Contents

History on September 18

Contents

历史上的9月18日,

September 18 in history,

布衣天下

“二十八画生者,长沙布衣学子也。但有能耐艰苦劳顿,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,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,皆吾之所求也。”
这是1915年夏天登载在长沙一家报纸上的一则“征友启示”。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交友启示很可笑,布衣学子于国家能有什么影响呢? 妄想居多,可能脑子不正常? 然布衣求友,以天下为己任。以超绝的勇气实践超绝的道德自觉,此之谓士也。

史上的的英灵们对对方的存在的感知都是极其敏锐的,他们有着改造这个世界的自觉,有着结识有识之士的渴望。启事发出后,陆续有人写信回复。布衣先后约几个响应的人在定王台湖南省立图书馆会面。据罗章龙在《椿园载记》中回忆:“是日,适久雨初晴,丽日行空……润芝建议到院子觅一僻静处倾谈……我们就坐在一长条石上,直谈到图书馆中午休息时止,足约二三小时始别。毛泽东后来认为前来应征的,只有三个半人,其中包括后来著名的“左倾”主义代表—李立三。布衣学子在中学里结识了蔡和森。1918年4月14日两人在蔡和森家中成立了一个读书会。到会者一共不过14人。会议通过了会章,取名新民学会,宗旨是“革新学术,砥砺品行,改良人心风俗”。 一个独行者,总可以找到了其他的独行者。这一年,布衣学子23岁。

高尚的集体精神生活是对具体实现理想的探讨。作为学会的主要负责人。学子希望大家“结合成一个高尚纯粹勇猛精进的同志团体”;从而改造高谈改造又不作深入研究的现象:“我觉得好多人讲改造,却只是空泛的一个目标,究竟要到哪一步田地(即终极目的),用什么方法达到?自己或同志从哪一个地方下手?这些问题有详细研究的却很少。”他主张经常开谈话会,讨论实现伟大目标的具体实现;多进行“共同的讨论”,反对个人间的“混战”。

从孤独求友聚团取暖,到希望大家散开去。从哪里都要有我们的同志,到哪里都是我们的同志,布衣只用了2年。1920年2月,27岁的布衣致陶毅信中说:“我们(学会)同志,应该散于世界各处去考察,天涯海角都要去人,不应该堆积在一处,最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担任去开辟一个方面。各方面的‘阵’,都要打开,各方面都应该去打先锋的人。” 先后有会员在北京,上海、南京、汉口就读,有去日本留学,有张国基等七八个会员到新加坡、印尼等地教书。总计当时有百分之四十的会员到国外留学或工作。1919年末和1920年为赴法勤工俭学的高潮,新民学会会员共去了18人。而布衣决定留在国内,将最艰难的研究交给了自己。

1920年5月间,去法国的会员在上海集中。5月8日,由布衣主持上海的会员共12人在半淞园开了一天会,作为送别。据毛泽东写的《会务报告》所载,讨论得以下主要结论:“学会态度:潜在务实,不务虚荣,不出风头。润之主张学会的本身不多做事,但以会友各个向各方面去创造各样的事。学术研究:都觉会友少深切的研究,主张此后凡遇会友三人以上,即组织学术谈话会,交换知识,养成好学的风气。新会友入会:都觉介绍新会员入会,此后务宜谨慎,否则不特于同人无益,即于新会友亦无益。议决介绍新会友宜有四条件:(一)纯洁;(二)诚恳;(三)奋斗;(四)服从真理。入会手续如下:(一)旧会友五人介绍;(二)评议部审查认可;(三)公函通告全体会员,以昭审慎。会友态度:大概谓会友间宜有真意;宜恳切;宜互相规过;勿漠视会友之过失与苦痛而不顾;宜虚心容纳别人的劝戒;宜努力求学”。毛泽东最后写道:“这日的送别会,完全变成一个讨论会了。晚上,继之以灯。但各人还觉得有许多话没有说完。中午在雨中拍照。近览淞江半水,绿草碧波,望之不尽。”

https://user-images.githubusercontent.com/23712473/190871208-f2b0a191-c19b-4132-9895-8cd88763d1c2.png

继之以灯,望之不尽

上海半淞园会议之后,学会会员主要分在法国和长沙两地活动。1920年7月5日至10日,法国的新民学会会员13人(还有其他进步青年参加,共20多人),集中到巴黎附近的蒙达尔尼,开了5天会。一致通过了以“改造中国与世界”为学会方针。1921年1月1日至3日,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18人,开了3天会,来讨论法国就此进展的来信。人人畅所欲言,详细讨论后同意了“改造中国与世界”的学会方针。

法国和长沙的两次讨论将学会变成了早期的党。五四运动之后,学会会员发展到74人。74个成员,早期先后加入共产党的约30人,毛泽东、蔡和森、向警予、易礼容、李维汉、罗章龙、郭亮、夏曦等,很多人为了新中国的建立都成了烈士。

我们应当继之以灯,望之不尽。